霉菌性阴道炎的症状有哪些
霉菌性阴道炎(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,VVC)的典型症状集中在阴道和外阴区域,部分患者可能伴随泌尿系统或全身症状。以下是具体症状的详细描述及与其他阴道炎的对比分析:
一、核心症状(阴道及外阴表现)
1外阴瘙痒**
特点:瘙痒感剧烈且持续,夜间尤为明显(因夜间体温升高、局部湿度增加,真菌活跃度上升),常导致患者坐立不安,甚至影响睡眠。
部位:瘙痒主要集中于阴蒂、小阴唇内侧及阴道口周围,严重时可蔓延至肛周、大腿内侧。
后果:频繁抓挠可能引发皮肤破损、红肿,甚至继发细菌感染,形成溃疡或糜烂面。
白带异常
典型特征:白带量显著增多,质地呈白色稠厚凝乳状或豆腐渣样,黏附于阴道壁或外阴皮肤,不易擦拭或冲洗掉。
变化:部分患者白带可能呈水样或稀薄状,但通常仍保留白色特征,且无明显异味(若合并细菌感染可能散发鱼腥味)。
阴道灼热与疼痛
表现:阴道内灼热感明显,尤其在排尿或性生活时加重。排尿时尿液刺激炎症区域可能引发刺痛,性生活时摩擦导致疼痛,甚至性后出血。
原因:阴道黏膜充血、水肿,局部敏感性增高。
外阴红肿与皲裂
外观:外阴皮肤充血、发红,严重时可出现皮肤皲裂(细小裂口)、表皮脱落,形成糜烂面或溃疡。
触感:触摸时疼痛剧烈,影响日常活动(如坐立、行走、穿紧身裤)。
二、伴随症状(泌尿系统与全身表现)
排尿不适
症状:尿频、尿急、尿痛(排尿时尿道口刺痛),因阴道与尿道邻近,炎症可能波及尿道。
严重情况:若真菌逆行感染膀胱,可能引发膀胱炎,出现血尿或下腹部坠胀感。
性交疼痛
原因:阴道黏膜充血、水肿,性行为时摩擦导致疼痛,可能伴随性后出血或分泌物增多。
影响:长期疼痛可能导致性欲下降、夫妻关系紧张,甚至回避性生活。
全身症状(少数情况)
免疫力低下者:如糖尿病患者、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,可能伴发热、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。
反复发作患者:长期炎症可能导致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,形成“瘙痒-抓挠-加重”的恶性循环。
三、症状特点总结
瘙痒夜间加重:与真菌在温暖潮湿环境中活跃度增加有关。
白带“豆腐渣”样:是霉菌性阴道炎的典型特征,可与其他阴道炎(如细菌性、滴虫性)区分。
外阴皮肤破损:因剧烈瘙痒抓挠导致,可能继发细菌感染,加重症状。
易复发:约5%-8%的女性可能反复发作(每年≥4次),称为复发性VVC(RVVC)。
四、与其他阴道炎的对比
细菌性阴道病(BV)
白带:灰白色、稀薄、有鱼腥味(因厌氧菌产生胺类物质)。
瘙痒:轻度或无,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。
pH值:阴道pH>4.5(正常为3.8-4.5)。
线索细胞:阴道分泌物涂片可见线索细胞(BV特征性表现)。
滴虫性阴道炎(TV)
白带:黄绿色、泡沫状、有臭味(因滴虫分解糖原产生腐败气味)。
瘙痒:中度瘙痒,可能伴灼热感。
伴随症状:尿频尿急尿痛更常见,可能伴尿道口红肿。
传染方式:性传播为主,男性感染者可能无症状但成为传染源。
老年性阴道炎(萎缩性阴道炎)
人群:绝经后女性,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阴道黏膜萎缩。
症状:阴道干涩、性交疼痛、少量血性分泌物,瘙痒较轻。
白带:淡黄色或脓性,量少。
检查:阴道黏膜薄、充血,皱襞消失。
五、何时需就医?
首次出现上述症状,或症状持续超过3天未缓解。
瘙痒剧烈影响生活,或外阴皮肤破损、溃疡。
白带呈黄绿色、有臭味,或伴发热、下腹痛等全身症状。
反复发作(每年≥4次),需排查糖尿病、免疫功能异常等基础疾病。
孕期出现症状,需及时治疗以避免胎儿感染风险。
提示:霉菌性阴道炎的症状具有典型性,但部分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(如仅表现为外阴灼热或性交疼痛)。若出现疑似症状,建议避免自行用药(如冲洗阴道、滥用抗生素),以免加重菌群失调。医生会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(如真菌培养、pH测定)确诊,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(如抗真菌药物、局部用药或口服药物)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