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体疼痛是什么原因
女性下体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,涉及生殖系统、泌尿系统、消化系统等多个方面,以下为你详细介绍:
生殖系统相关原因
外阴炎
原因:外阴与尿道、肛门邻近,经常受到经血、阴道分泌物、尿液、粪便的刺激,若不注意皮肤清洁,易引起外阴炎;此外,长期穿化纤内裤、卫生巾不透气等也可诱发。
症状:外阴皮肤瘙痒、疼痛、烧灼感,于活动、性交、排尿及排便时加重。检查可见外阴充血、肿胀、糜烂,常有抓痕,严重者形成溃疡或湿疹。
阴道炎
原因:常见的有滴虫性阴道炎、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、细菌性阴道病等。滴虫性阴道炎主要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,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播或经公共浴池、浴盆、浴巾、游泳池、坐式便器、衣物等间接传播;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,当全身及阴道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时,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,引发炎症;细菌性阴道病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,但临床及病理特征无炎症改变。
症状:不同类型的阴道炎症状略有差异,但一般都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、外阴瘙痒、疼痛等症状。例如,滴虫性阴道炎分泌物典型特点为稀薄脓性、黄绿色、泡沫状、有臭味;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分泌物呈白色稠厚凝乳或豆腐渣样;细菌性阴道病分泌物呈灰白色,均匀一致,稀薄,常黏附于阴道壁,但黏度很低,容易将分泌物从阴道壁拭去。
原因:可分为急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炎。急性宫颈炎主要由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(如淋病奈瑟菌、沙眼衣原体)及内源性病原体(如需氧菌、厌氧菌)引起;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,也可为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。
症状:部分患者无症状,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,呈黏液脓性,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,也可出现经间期出血、性交后出血等症状。此外,可伴有下泌尿道症状,如尿急、尿频、尿痛。妇科检查见宫颈充血、水肿、黏膜外翻,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甚至从宫颈管流出,宫颈管黏膜质脆,容易诱发出血。
盆腔炎
原因:包括子宫内膜炎、输卵管炎、输卵管卵巢脓肿、盆腔腹膜炎等。可由下生殖道感染、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、性卫生不良、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等引起。
症状:下腹痛是主要症状,通常为持续性,活动或性交后加重。若病情严重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、寒战、头痛、食欲缺乏。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、经期延长。若有腹膜炎,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、呕吐、腹胀、腹泻等。伴有泌尿系统感染可有尿急、尿频、尿痛症状。
生殖器肿瘤
原因:如外阴癌、阴道癌、宫颈癌、子宫内膜癌、卵巢癌等。肿瘤的生长可侵犯周围组织,压迫神经,引起疼痛。
症状: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,随着病情进展,可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、排液,下腹部疼痛等症状。例如,宫颈癌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,中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;卵巢癌早期常无症状,晚期主要症状为腹胀、腹部肿块、腹腔积液及其他消化道症状,部分患者可有消瘦、贫血等恶病质表现。
泌尿系统相关原因
尿路感染
原因:女性尿道短而直,且尿道口离肛门较近,容易受到细菌(如大肠埃希菌)的逆行感染。此外,性生活、憋尿、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也可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。
症状:主要表现为尿频、尿急、尿痛,可伴有下腹部疼痛不适。严重者可出现血尿、发热、寒战等全身症状。
泌尿系统结石
原因:与代谢异常、尿路梗阻、感染、异物和药物的使用等因素有关。当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,可刺激或损伤尿路黏膜,引起疼痛。
症状:疼痛可为绞痛或钝痛,常突然发作,呈阵发性,可放射至会阴部、大腿内侧等部位。同时可伴有血尿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消化系统相关原因
直肠或结肠疾病
原因:如直肠炎、结肠炎、直肠息肉、结肠癌等。炎症或肿瘤可刺激直肠或结肠黏膜,引起下腹部及会阴部疼痛。
症状:除下体疼痛外,还可伴有腹泻、便秘、便血、黏液便等症状。例如,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腹泻、黏液脓血便及左下腹痛;结肠癌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,中晚期可出现腹痛、腹部肿块、排便习惯改变、便血等症状。
其他原因
外伤
原因:如骑跨伤、性交损伤等,可导致外阴、阴道等部位的组织损伤,引起疼痛。
症状:受伤部位疼痛、肿胀、出血,严重者可出现皮肤破损、淤血等。
子宫内膜异位症
原因:子宫内膜组织(腺体和间质)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,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。异位的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,但大多数位于盆腔脏器和壁腹膜,以卵巢、宫骶韧带最常见。
症状:下腹痛和痛经是主要症状,疼痛多位于下腹、腰骶及盆腔中部,常于月经来潮时出现,并持续至整个经期。疼痛严重程度与病灶大小不一定成正比,粘连严重的卵巢异位囊肿患者可能并无疼痛,而盆腔内小的散在病灶却可引起难以忍受的疼痛。此外,还可出现性交不适、月经异常等症状。
如果女性出现下体疼痛,应及时就医,进行详细的妇科检查、超声检查、分泌物检查等,以明确病因,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