霉菌性霉菌性阴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
霉菌性阴道炎(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)主要由假丝酵母菌(又称念珠菌)感染引起,其发病原因涉及多个方面,具体如下:
一、主要病因
假丝酵母菌的过度增殖
正常情况下,假丝酵母菌少量存在于阴道内,与乳酸杆菌等微生物维持平衡。
当阴道环境改变(如pH值升高、菌群失调)时,假丝酵母菌会大量繁殖,引发炎症。
常见诱因
抗生素滥用:长期或不当使用抗生素会抑制乳酸杆菌生长,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。
激素水平变化:
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,促进阴道上皮糖原合成,为假丝酵母菌提供营养。
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时,阴道内糖原增加,利于假丝酵母菌繁殖。
免疫力下降:HIV感染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时,机体抵抗力降低。
生活习惯:
穿着紧身化纤内裤导致局部湿度增加,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。
过度清洁阴道(如频繁使用洗液)破坏菌群平衡。
性传播:假丝酵母菌可通过性接触传播,但非唯一途径。
二、易感人群
孕妇:约10%-30%的孕妇阴道中可检出假丝酵母菌。
糖尿病患者:血糖控制不佳时,阴道pH值改变,利于假丝酵母菌繁殖。
免疫功能低下者:如HIV感染者、接受器官移植者。
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者:如口服避孕药或糖皮质激素。
三、临床表现
典型症状:
外阴瘙痒、灼痛,严重时坐立不安。
白带增多,呈白色稠厚凝乳状或豆腐渣样。
排尿痛、性交痛。
体征:外阴红肿、抓痕,阴道黏膜充血,可见白色膜状物附着。
四、诊断方法
妇科检查:观察阴道黏膜及分泌物特征。
实验室检查:
阴道分泌物悬滴法:显微镜下可见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。
培养法:对症状反复者,培养可提高诊断准确性。
五、治疗与预防
治疗原则:
消除诱因:停用抗生素、控制血糖、穿宽松棉质内裤等。
局部用药:
抗真菌药物(如克霉唑栓、咪康唑栓)阴道给药,疗程一般为7-14天。
全身用药:
对反复发作或未婚女性,可口服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。
性伴侣治疗:一般无需常规治疗,但有症状者应同时检查和治疗。
预防措施:
保持外阴清洁,避免过度清洁阴道。
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,勤换洗。
避免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。
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。
六、注意事项
规范治疗:按疗程用药,避免症状缓解后自行停药。
定期复查:治疗后需复查白带常规,确保假丝酵母菌转阴。
警惕复发:约5%-10%的女性可能反复发作,需长期随访。
总结: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与假丝酵母菌的过度增殖密切相关,其诱因包括抗生素滥用、激素水平变化、免疫力下降等。通过规范治疗和预防措施,可有效控制病情并减少复发。